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手機支付也成為電信運營商、銀行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企業(yè)等紛紛布局的重要領域。近期來,運營商、手機廠商以及銀行進行的各種合作,更是讓這一市場達到空前熱度。然而,業(yè)界專家指出,手機支付要想貼近消費者的生活短期內還難以實現(xiàn)。
認知度有待提升
移動支付被寄予厚望,而記者通過采訪調查卻發(fā)現(xiàn),手機支付呈現(xiàn)叫好不叫座的現(xiàn)狀。記者在客流量較大的某超市發(fā)現(xiàn),大部分消費者傾向于采用現(xiàn)金或傳統(tǒng)銀行卡付費結賬,鮮有顧客用手機付費,記者親自持手機為所購商品付費,卻遇到POS機反應緩慢的狀況,而收銀員稱:“反應慢很正常,請耐心等待。”在等了近10分鐘后方刷機成功,不過這顯然違背了手機支付為消費者提供便捷性的初衷。同時,該收銀員還透露,手機支付的用戶寥寥無幾,即使有一兩個顧客刷手機付款,花費數額也都以小額為主。
在記者采訪的眾多消費者中,一位姓陳的白領上班族說:“網上支付用了幾年了,手機支付沒用過,但我曾咨詢過客服,需要更換SIM卡開通電子賬戶,只能在與運營商有合作關系的特定超市商場才能使用,目前網點覆蓋率還比較小!
隨后,記者分別致電三大運營商客服了解到,手機支付業(yè)務大同小異,若要辦理此項業(yè)務,必須到營業(yè)廳花費一定金額更換特定的SIM卡,建立專屬的電子賬戶,同時要保證手機后蓋不能是金屬質地,而且手機電池要與后蓋可分,像時下最流行的蘋果iPhone手機就不能辦理這項業(yè)務。
各路諸侯加速布局
目前的手機支付市場上,運營商、手機廠商以及銀行機構都紛紛嶄露頭角。日前,中國聯(lián)通攜手招商銀行推出“聯(lián)通招行手機錢包”產品。聯(lián)通用戶可將招行信用卡賬戶內置在手機USIM卡中,就此實現(xiàn)銀行卡功能與手機功能“合二為一”,在帶有銀聯(lián)“閃付quickpass”標志的POS機上刷手機即可直接進行各種消費。此次合作發(fā)布的手機近場支付產品率先在上海商用,后續(xù)將推向全國。
面對手機支付這塊大蛋糕,中國移動自然也不甘落后,與國航合作推出新的手機支付功能,推出了最新的手機錢包產品。
此外,手機制造商也大有將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功能作為智能手機基本標配之勢。如HTC與招商銀行合作推出支持NFC功能的終端。
據悉,一般意義上理解的手機支付有兩種方式。一是近場支付。用戶在POS機上刷手機,即可在超市、公交地鐵、電影院、美食店等實現(xiàn)消費功能。二是遠程支付,用戶用手機交水電、有線電視費用以及網絡購物。
普及之路還有多遠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已正式發(fā)布了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技術標準,雖然并未明確采用銀聯(lián)13.56MHz還是中國移動的2.4GHz作為近場支付技術標準,但業(yè)內人士一致認為,銀聯(lián)標準勝出基本無懸念。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認為,便捷性與即時性決定了未來手機支付發(fā)展應用的廣闊前景,隨著行業(yè)技術標準的統(tǒng)一,移動支付在2015年將成為國內主流的支付手段。
不過通信專家項立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國內的移動支付依然處在萌芽階段,手機支付面臨安全性的考驗,智能手機與支付賬戶、銀行卡聯(lián)結,將包含更多的個人隱私,如何有力地保障用戶信息安全將成為擺在手機支付市場上的一道難題。因國內消費者特殊的消費心理與習慣,目前手機支付市場的交易金額多為小數目,而消費者在購買大宗商品時大多還是不愿采用手機支付!
以美國市場為例,2011年美國近場移動支付用戶為270萬,2012年為790萬。而其智能手機用戶2011年底為9790萬,2012年為1.213億。相較于智能手機用戶數量,移動支付用戶還太少,與理想中的“手機錢包”場景還相去甚遠。
因此,手機支付要在國內普及使用,使消費者習慣并樂于選擇這種新興支付方式,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商報記者 曲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