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界認為“攜號轉網”象征意義大于實際

  吳衛(wèi)群

  近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批準了湖北、江西、云南啟動攜號轉網工作,三省3G用戶可攜號自由轉網。這一消息將已經沉寂一年多之久的攜號轉網再次拉回公眾視野。

  早在2010年11月,工信部就曾在天津和海南兩地試點手機攜號轉網。據統(tǒng)計,兩地超過1800萬手機用戶中提出轉網申請的不到1%,兩年來僅有約7萬用戶成功辦理,申請后攜轉成功率僅為36.7%。因此,新啟動的三省攜號轉網項目普遍被業(yè)界認為“前景不看好”、“已錯過推進最佳時機”,甚至“象征意義大于實際”。

  攜號轉網,即移機不改號,就是用戶在不改變自己手機號碼的前提下,能夠轉成其他運營商的用戶,并享受其提供的各種服務。攜號轉網目前已在世界上40多個國家落地。而在我國,攜號轉網試點近三年,阻力眾多,收效甚微。客觀上,攜號轉網的實施需要運營商對現有網絡、用戶數據庫和計費系統(tǒng)進行升級改造和維護,因此增加大量成本。以美國為例,實施攜號轉網政策的前4年,移動運營商增加了200億美元的成本,僅維護費用每年就在5億美元以上。主觀方面,業(yè)務辦理門檻高、流程復雜、增值業(yè)務無法自動攜轉、轉換成本高等也影響了攜號轉網進程。有評論說,運營商故意設置重重障礙,如非實名制用戶難轉出、協(xié)議時間未滿用戶難轉出;即使成功轉出,也會出現增值業(yè)務無法使用等。

  與三年前相比,目前電信行業(yè)的競爭態(tài)勢和競爭外部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給攜號轉網工作帶來了新難題。其一,隨著電信資費的逐年下降,三家運營商的套餐價格趨同,單純依靠價格推動攜號轉網,動力并不大。其二,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讓用戶攜號轉網意愿持續(xù)走低。據測算,我國智能移動終端產品保有量已經接近全世界的四分之一,雙模雙待的智能手機不斷增多,多網多待成為普遍現象,攜號轉網意義不大。其三,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微信等OTT業(yè)務和各種應用的日漸豐富,也讓用戶對傳統(tǒng)手機卡的黏性大大降低。比如,通過微信朋友圈,可以順利保留手機用戶的社交關系,用戶對手機號的依賴已經不再那么強。


微信掃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 1、回復“YD5GAI”免費領取《中國移動:5G網絡AI應用典型場景技術解決方案白皮書
  • 2、回復“5G6G”免費領取《5G_6G毫米波測試技術白皮書-2022_03-21
  • 3、回復“YD6G”免費領取《中國移動:6G至簡無線接入網白皮書
  • 4、回復“LTBPS”免費領取《《中國聯通5G終端白皮書》
  • 5、回復“ZGDX”免費領取《中國電信5GNTN技術白皮書
  • 6、回復“TXSB”免費領取《通信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工藝圖解
  • 7、回復“YDSL”免費領取《中國移動算力并網白皮書
  • 8、回復“5GX3”免費領取《R1623501-g605G的系統(tǒng)架構1
  •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