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牌照是2013年國內電信市場的一個重要的關鍵詞。有最新傳言稱,4G牌照將在下個月中旬發(fā)放。事實上,今年9月,工信部相關領導公開表示,今年年底前將發(fā)放4G牌照,此后官方多次強調將盡快發(fā)放4G牌照,這讓市場對4G牌照的發(fā)放充滿了期待。在近期的《新財富夜談》節(jié)目中,財經評論員 葉檀 女士,攜手TD產業(yè)聯盟秘書長楊驊、飛象網CEO 項立剛 、和君集團合伙人宋旭嵐暢聊4G。
4G“快”生活
所謂4G,是第四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縮寫,4G最大數據傳輸速率為100兆。在今年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4G應用無處不在,中國移動的TD-LTE體驗車引人關注, 中國電信 則展示了天翼4G的“即攝即傳”業(yè)務,并演示了4G廣播手機傳媒、4G車管專家等業(yè)務。
葉檀:我想看一集40分鐘的美劇,下載需要多少時間?
楊驊:一部45分鐘的電視劇,十幾秒鐘就能完成下載。100兆這樣的速率,使得人們用手機點擊互聯網的時候,沒有等待遲滯的感覺,瞬間就會打開網頁。
理論上,4G速度將是3G的10倍以上,也就是說,下載一首7M大小高品質歌曲不到1秒;下載一集250M的連續(xù)劇1分鐘左右;在線觀看高清版《鋼鐵俠》,快進回看完全沒有停頓感。瀏覽網頁時,從主頁切換到二級頁面,輕輕一點立刻跳轉,無需等候。
項立剛:但是對普通用戶來說,最容易感覺網速提高的是中國移動的用戶,因為移動原來的速率相對比較低,升到4G以后提速感覺會很明顯。但是對聯通用戶來說,這個感覺不會特別明顯。事實上,4G和3G相比不是革命,只是一個比較大的提高。
暢想4G生活
宋旭嵐:終端是針對個人的,還會有大量的行業(yè)應用起來,這些行業(yè)應用需要很大的帶寬。像智慧城市、交通管制、安防、遠程醫(yī)療等。 比方說像德電(中國)公司在2015年的商業(yè)計劃里面提到,光是M2M(機器對機器的無線通信)規(guī)模就可以達到十億歐元。
楊驊:前些年市場已經開始炒物聯網概念,但是物聯網沒有很好地發(fā)展起來,從網絡角度來說,目前網絡的帶寬是不能支撐物聯網應用的發(fā)展。物聯網我們想象的可能比較簡單,但是這里邊包含大量安全性的、指令性的,各種各樣的復雜信息。這么大的數據量,3G現有的這個網絡是很難去支撐的。只有到了4G時代,在大帶寬情況下物聯網的應用才能夠真正成為可能。所以我們認為物聯網真正的起步應該是在4G開始使用以后,他才能夠有效地支撐物聯網的應用。
4G網絡商用在即,眾多智能手機廠商紛紛展開獵食行動。國際一線品牌主動出擊,配以旗艦手機加入4GLTE陣型,9月,三星NOTE3和 索尼 M35T已經宣布支持4G制式。10月,HTC旗下首款大屏4G LTE 智能手機HTC One max 在中國大陸作了全球首發(fā)。
相比高富帥的國際隊,國產4G手機商也在摩拳擦掌,不僅中興U9815、華為D2-6070兩款手機已經領取首批入網許可證,小米、OPPO等新晉國產手機廠商也將共同挑戰(zhàn)著國際手機巨頭。
項立剛:像三星、LG以及華為、中信、酷派、聯想這類公司,他們肯定還是在這個過程中間處在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
楊驊:4G初期的終端提供廠商仍然會是3G時代那些領軍的手機品牌。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有廠商能夠像 蘋果 在3G上突破一樣,率先創(chuàng)造出一種多功能的,能夠特別滿足用戶需求,并且適合4G網絡支撐的終端,這樣的企業(yè)會快速得到成長。
運營商“三國殺”
4G牌照發(fā)放的發(fā)令槍還沒響,中國移動已“搶跑”。年初公司開始大造聲勢,宣布將推動TD-LTE 4G“雙百”計劃——網絡覆蓋全國地市級以上的100個城市、終端采購超過100萬部。
楊驊:花錢最多的,毫無疑問是中國移動。原來建網成本中占大頭的是基站費用,現在它的占比只有百分之十幾,并且絕大部分成本來自于房租,配套設備和傳輸。
項立剛:除此之外,還要用光纜把它接進來,還要供電,還要有其它的配套設備。讓基站正常運行還要維護,必須有后備電源,有柴油發(fā)電機,這些也都是要花錢的。
相比中國移動, 中國聯通 就淡定不少,而兩家運營商不同的表現,正是源于TD-LTE和FDD-LTE兩種4G技術標準的不同。前者是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后者在國際上已經應用廣泛。中國聯通是FDD-LTE的擁護者,自家3G時期的網絡只需簡單升級便可平滑過渡到FDD-LTE標準的4G網絡,自然有底氣淡定。
項立剛:我想聯通會盡可能地用3G網絡,建設一部分4G網絡。因為它3G的網絡42兆的速度,已經和4G網絡差得不遠了,所以它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過渡。
最糾結的莫過于中國電信,自家制式的3G網絡既無法向FDD(頻分雙工),也無法向TD(時分雙工)方向演進,曾打算租用中國移動網絡的中國電信,幾個月之后也轉變了態(tài)度,啟動了覆蓋全國31個省的首次4G設備招標,FDD- LTE和TD-LTE兩種制式的設備占比約為7:3。這意味著,中國電信未來必將進行TD-LTE/FDD- LTE融合組網。
項立剛:我想中國電信的情況是這樣:第一個就是基于TDD(時分雙工),它自己也會建設一部分。但是它也在考慮是否可以租用中國移動的網絡,然后就是做一個廣泛的支撐,然后在重點地區(qū),它可能會更多采用FDD(頻分雙工)。
楊驊:現在我們也可以看到一種趨勢,管理層的思維是決定未來公司成長性的關鍵因素。所以未來進入到4G以后,關鍵要看這三個集團的領導人的思維是不是適合未來網絡發(fā)展的要求。
葉檀:從通道的角度來說, 中移動 在4G時代會存在優(yōu)勢,說實話當它體量大能吸引足夠用戶的時候,它轉型相對來說成本低一點,可以轉嫁的地方也稍微多些,它的定價能力也強一點。所以我們今天看到了,其實4G時代,從我們的服務行業(yè)到云計算、娛樂,我們未來的生活會發(fā)生非常大的變化,但是我相信有一點是肯定的,有可能半年或者一年之后,你對于三大運營商就會做出選擇。
(文字整理:陳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