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張月紅)長期以來,國產智能手機對供應鏈上游的控制都處于乏力狀態(tài),多種配件都依賴海外供應商,對產品供應的定價權和生產周期的控制力嚴重缺失,這也是很多手機廠商被迫“饑餓營銷”的重要原因之一。
智能手機的核心配件之中,尤其是以CPU為主的SoC最缺乏掌控權。隨著競爭進一步加劇,今后的市場競爭不再是單個企業(yè)之間的對決,而是企業(yè)攜產業(yè)鏈的共同作戰(zhàn)。
比如說蘋果、三星,大到CPU、屏幕,小到攝像頭、閃存,他們都能自己說了算。這或許是華為自研海思芯片,中興自研4G芯片下海的原因之一。然而不是所有的手機廠商都有體量自研芯片,小米牽手聯芯,走出了手機廠商把控上游芯片的嘗試之路。
長短互補的絕配
聯芯和小米是兩家特點鮮明的公司,小米成立才五年,今天已經長成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一的企業(yè),商業(yè)模式上走創(chuàng)新之路,在競爭對手們還在頭痛于分銷渠道建設時,小米通過互聯網營銷抓住了消費者的眼球。
在拿下國內智能手機第一的名頭后,小米也在謀求海外擴張,為了規(guī)避專利訴訟,專利儲備和布局必不可少。
而聯芯背靠大唐電信集團,后者在移動通信領域有著很多年的運營經驗,無論是集成電路設計,還是移動通信,都累積了非常豐富的標準和專利。從TD-SCDMA到LTE,有著非常堅實的專利基礎。聯芯的LTE產品也是國內廠商里最早商用的一批,從2008年就投入LTE產品研發(fā),去年LC1860樣片出來,率先完成測試,高性價比的定位也符合小米“為發(fā)燒友而生”的理念。
所以,聯芯和小米的結合,既有夯實的技術基礎,也有創(chuàng)新的商業(yè)模式,是非常完美的匹配。技術、規(guī)模、資金是芯片產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三要素。小米將2015年的智能手機銷售目標定為8000萬至1億部,這么大的體量完全撐得起芯片的高速發(fā)展。僅4月8日的米粉節(jié)一天,紅米2A預訂量超過百萬,聯芯搭上了高速增長的列車。
除了專利護航,與聯芯的合作也使得小米的供應鏈靈活度又上了一個臺階。無論是產品和技術的支持,還是后續(xù)的服務保障,聯芯作為本土廠商,都能給小米最大的保障。
上下垂直整合是手機產業(yè)比較明顯的趨勢,手機的差異性要根據各自的特色自己去定義,有了聯芯的支持,小米今后推出其他特色產品,也有了供應鏈的話語權。眾所周知,新產品的供應鏈對廠商來說一直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小米的硬件+軟件+服務的生態(tài)概念,就有了堅定的推廣基礎。
聯芯的新業(yè)務
小米與聯芯的合作不僅在芯片和智能機紅米2A產品層面,也通過與“小米系”松果電子進行核心技術合作。去年底,大唐電信發(fā)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聯芯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簽署《SDR1860 平臺技術轉讓合同》,將聯芯科技開發(fā)并擁有的 SDR1860 平臺技術以人民幣1.03億元的價格許可授權給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
對此,聯芯副總裁成飛表示,將技術專利授權給松果電子,對于聯芯來說,并不是第一個案例,三年以前,聯芯把TD-SCDMA技術授權給英特爾。他強調,這也不會是聯芯最后一個案例。手機產業(yè)垂直整合的趨勢比較明顯,不單是手機廠商,芯片廠商也要補上這一課,聯芯不排除與更多的企業(yè)展開技術授權與合作。
去年,聯芯與360公司合作開發(fā)了4G版360隨身WiFi產品,開啟了IC公司與互聯網合作的標榜,也展示了聯芯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謀求與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合作的心態(tài)。
成飛對LC1860的未來很是期待滿滿,這個平臺最有特色的是modem部分采用軟件無線電架構(SDR),SDR是十年前就已經出現的技術,但聯芯是第一個把它推向市場的芯片廠家,其他人還是基于傳統(tǒng)的處理器及硬件加速器疊在一起、硬件為主的處理方式。SDR的可編程性和擴展性比較強,在標準制式演進的時候,傳統(tǒng)的只是把通訊固化,做成一個集成電路。SDR架構下,有個超級矢量處理器,它可以通過軟件定義的方式調整,另一方面基于SDR的拓展,比如說衛(wèi)星通訊終端,包括集群、長距離數據傳輸等,都可以在軟件無線電下有比較好的使用。
通信標準從平臺的可擴展性和可編程性來講,適應性還是很強的,手機差異化除了通訊標準本身,還有其他的創(chuàng)新元素,有些廠商把它運用到衛(wèi)星里面,包括基于無線數據傳輸的領域,因為它的矢量處理能力非常強,即多業(yè)務的并行處理,所以適應性不單單在手機方面。
成飛表示,聯芯也在開發(fā)物聯網方面的應用,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將帶來更多的增長機會。
無論是CPU主頻,4+1核,1.5G,ARM Mali-T628 GPU,還是音視頻多媒體任務體驗,LC1860都是同類產品里最優(yōu)的配置,尤其是4+1的設計概念。智能手機最大的瓶頸就是功耗,很多廠商都在飆核數,從雙核到四核到八核,但很多用戶在日常的應用中是用不到的。4+1的設計使得用戶在玩手機游戲等高負載應用的時候,四核全部啟動,但在普通模式下,系統(tǒng)運行在單核上面,使性能和功耗達到最好的平衡。
成飛表示,從大唐電信到下面的整個集團,都是以移動通信作為核心競爭力的,聯芯也是沿著這個角度,從TD-SCDMA到LTE的,將來也會繼續(xù)向4G、5G演進。
智能手機市場仍增長可期
今年,國內智能手機增長高峰期雖然過去,但是增長性還是可以保持的,再加上國內正處于2G/3G向4G遷移的過程中,聯通和電信剛剛獲發(fā)FDD LTE牌照,從各大運營商發(fā)展的4G用戶量看及推廣態(tài)勢看,4G將帶動智能手機進一步增長。
另外,可以看到,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品牌呈現集中化趨勢。2G、3G時代,國內手機品牌最高時達到六、七百家。今天,前十大手機廠商就占了國內整個4G市場90%的市場份額。所以,手機品牌的垂直整合就成為新的戰(zhàn)略,既是必然趨勢,也是格局所迫,有可能今后演變成PC產業(yè)一樣,前五家霸占市場絕大部分份額。
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的調查顯示,2013年上半年,國內小規(guī)模手機廠商數量達到歷史最高峰,大約有600至700家;到了2014年,超過150家企業(yè)消失了;2015年2月底開始,行業(yè)又將經歷新一輪小手機廠商的倒閉潮。
相應的,芯片產業(yè)近幾年的整合也沒有消停過,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廠家很快就消失了。成飛表示,聯芯的合作方一直都是大客戶為主,從TD-SCDMA時代開始,既有中華酷聯,也有新進的小米,所以小品牌廠商的消失對聯芯影響不大。
從2015到2017的這三年時間,發(fā)展中國家和市場仍然是引領智能終端出貨量增長的熱點。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qū),對高性價比的普及型智能終端需求持續(xù)增長。中低端持續(xù)擴大,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紅米2A,是小米進一步收割入門級智能手機市場的利器,牽手大唐電信和聯芯,小米的海外拓展也獲得了移動通信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