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繼華
短信的使用越來越少,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猴年春節(jié)還沒過完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討論拜年短信衰落的問題,而前些年最喜歡曬春節(jié)數據的運營商沉默不語。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微信、支付寶、微博等等都高調發(fā)布數據,真是有人歡笑有人愁。
拜年短信連續(xù)下滑已經三年,筑底即將完成
根據工信部發(fā)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春節(jié)假期7天內,全國移動短信發(fā)送量累計達到139.6億條,僅為2015年的三分之二;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累計完成733.9億分鐘,同比下降4.5%。
這樣的“同比”經營數據,放到任何一家企業(yè),都是絕對的“硬傷”,要知道,在運營商短信鼎盛時期,除夕夜的短信雨也一樣會讓運營商的系統(tǒng)“崩潰”,很多人過了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收到拜年短信,由此引發(fā)了很多投訴,F在想來,那樣的投訴都是幸福的煩惱。
我們再看看歷史數據。根據中國移動公開數據,2000年中國手機短信息量突破10億條;2001年達到189億條;2004年,數字飛漲到900億條,2012年全國移動短信發(fā)送量達到8973.1億條。工信部數據,2009年全國春節(jié)期間的短信發(fā)送量達到180億條,此后逐年增長,直至2013年春節(jié)期間短信發(fā)送量累計達到311.7億條。
2014年春節(jié)放假期間,全國移動短信發(fā)送量累計達到182.1億條,首次出現大幅下滑,同比降41.57%。除夕當日發(fā)送量達到110.4億條,同比下降了8.0%。但是,2015年春節(jié)假期7天內,全國移動短信發(fā)送量累計達到203.9億,同比上升。除夕當日,短信發(fā)送量828687萬條,同比下降25%。
所以,從歷史數據來看,短信特別是拜年短信的發(fā)送量在經歷了一年的穩(wěn)定之后再次斷崖式下降。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即便很多人說現在已經收不到一兩條拜年的短信,可運營商的數據仍保持在100億條以上的規(guī)模,這次運營商的拜年短信下降也是順應流量時代的必然結果。電信運營商已經主動放棄短信,轉而經營流量。
流量增長迅猛,入不敷出狀態(tài)將終結
更重要的是,隨著手機短信的拜年越來越少,用戶的手機上網流量卻在持續(xù)快速增加。同樣來自工信部數據,手機用戶春節(jié)假期內消費了12780.3萬G移動互聯網流量,是2015年的2.6倍,每個用戶平均使用135.7M,比平日流量高出50%。除夕當日,消費移動數據流量1876.7萬G,同比增長1.6倍。移動數據流量的高峰時段為初一,當日移動數據流量1979.9萬G,同比增長2.8倍。
回看2015年的數據,中國移動除夕全天數據流量5198TB,同比增177%,中國電信C網數據峰值業(yè)務量同比增20.55%,中國聯通數據流量當日總量為1618TB。工信部數據,2015年從除夕到初六的七天假期內消費了4937.6萬G移動互聯網流量,每用戶平均每天使用54.8M,比平日流量高出50%以上。
我們得到的結論是,除夕的手機流量仍在暴增,但幅度在略微下降,整個假期的流量增速仍然在加快,數據流量更加平穩(wěn),增長情況更加健康。
很多運營商人士認為,短信成本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一毛錢一條,收入高,而流量1G也只有幾十塊錢,卻可以發(fā)成千上萬條拜年信息或紅包,即便流量增長量很大,但收入卻無法彌補短信下滑的損失。
實際上,現階段的流量收入與數量之間有剪刀差,流量業(yè)務的增長還沒有填補語音業(yè)務的下降帶來的空缺,這只是短期現象,只是流量價值還未得到真正挖掘的階段性反應,也是流量發(fā)展過程中必經的初級階段。從流量的本質來看,春節(jié)假期的這種移動流量是最具有價值的流量。
根據世界領先的通信設備商華為公司的預測,即將全面部署的4.5G網絡將使面向人的移動寬帶能力首次超越千兆速率,提供無處不在的高清語音和2K/4K高清視頻體驗,虛擬現實也將在4.5G網絡上成為可能。4.5G還將使能物聯網,使生活更加便利,助力運營商使能垂直行業(yè),流量的價值將被充分挖掘出來,而運營商也將不再是啞管道的運營者。
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新增40億的寬帶用戶,超過1000億的物也將被聯接起來,每個人消耗的流量也將增長500倍以上,作為世界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流量的收益豈是區(qū)區(qū)百億條短信可以比擬。通信歷史早就證明,所有新興的技術都會帶來更大的產業(yè)價值,而不是相反。
短信拜年、微信紅包、打電話都是流星,只有拜年會是永恒
如果我們通看通信發(fā)展歷史,絲毫不用為短信拜年的越來越少而悲哀,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是歷史不可阻擋的潮流,不斷是短信還是微信,都只是一個特定歷史階段的工具。從短信在1998年興起以來,伴隨著中國互聯網成長20來年,又隨著移動寬帶的發(fā)展而自我革命。隨著未來4G/4.5G網絡普及、移動寬帶上網速率提升、流量資費進一步下降,以及拜年方式的互聯網化傾向會越來越明顯,即便是所謂的紅包拜年也不會堅持很長時間,替代品很可能在2017-2018年的春節(jié)就會出現。
在大趨勢面前,電信運營商從來也不是且也不能成為絆腳石,而是要順應潮流去發(fā)展,甚至要主動舍棄去擁抱變化。正如華為在2016世界移動大會華為溝通會提出的“擁抱數字化轉型,抓住大視頻、大IT、大運營、大架構、大管道五大發(fā)展方向,將是運營商前所未有的機遇”。
我們甚至可以預期,在一兩年之后,隨著千兆光纖與5G的普及,視頻拜年會成為時尚,除夕夜來自不同地點的家庭成員的遠程虛擬現實聚會也會實現,還可以在家里看春晚且“真實”的與明星和節(jié)目實現互動甚至全民參與演出。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看到,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語音業(yè)務通話量也會首先在春節(jié)期間遭遇斷崖式下降,這個趨勢才剛剛開始。
拜年短信可能不再了,連打電話都不用了,但運營商卻沒有消亡,而是開啟了一個新的數字化生存的新時代,提供的服務更多、體驗更好、價值會更高,唯一不變的是只是新年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