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化名)想賣掉自己用了一年的蘋果6S,換一部新的蘋果7手機。他先去深圳華強北看了看。在華強北,臨街商鋪遍布貼著“高價回收、維修二手手機”標語的檔口。僅一條街這樣的檔口就多達數(shù)十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回收人員告訴證券時報·創(chuàng)業(yè)資本匯記者,現(xiàn)在愿意賣舊手機的人越來越多,比較保值和流通性好的手機還是蘋果,其次是三星、華為等品牌。同樣的,愿意買二手手機的人也在增加。
相比傳統(tǒng)華強北零散但相對靈活的檔口,不少創(chuàng)業(yè)公司開始圍繞二手手機切入市場。王浩選擇先去華強北,再去線上平臺估價,最后賣給出價最高者。
二手手機市場巨大
二手手機市場是塊誘人的蛋糕。根據工信部統(tǒng)計的數(shù)據,中國的手機用戶已達15.3億,每年產生的廢棄手機大約有2億部。市場普遍認為,中國的廢舊手機回收率尚不足1%。
目前,愛回收、回收寶、轉轉以及閑魚為主的四家公司在深挖二手手機市場。前兩者屬于C2B模式,即愛回收和回收寶設置估價細則,對消費者擬出售的二手手機進行估價。如果消費者滿意,則由他們回收手機,再將二手手機分發(fā)給經銷商,經銷商再面對個人客戶,將回收的手機賣出。轉轉和閑魚則屬于C2C模式,個人直接在線上出售手機,自主定價,再由有意向購買的個人消費者聯(lián)系賣主并進行交易。
以上四家公司中,按成立時間順序來看,愛回收成立于2011年,是四家公司中唯一有線下門店的公司,其他三家主要以搭建網上平臺、微信公眾號或者其他線上合作平臺的渠道為主。閑魚則是由淘寶二手演化而來。2014年6月,閑魚App正式推出。一個月后,回收寶成立。2015年11月,轉轉正式上線,其母體是58同城。58同城曾在2015年有一系列整合動作,合并安居客、趕集網,中華英才網。同時還分拆成立O2O平臺58到家,以及二手交換平臺“轉轉”,以APP的形式介入到移動平臺上。
從市場份額來看,根據愛回收提供的數(shù)據,2016年,愛回收年交易額18億元,年手機處理量500余萬部。在國內18座一二線城市開設線下環(huán);厥辗⻊照窘200余家,占據了電子產品回收市場的過半份額。
信任危機影響手機交易
盡管愛回收的年手機處理量超過500萬部,和每年閑置的2億部手機相比依然有巨大空間。什么是橫亙在消費者賣出和購買二手機之間的問題?
對于賣家王浩而言,他看重兩點:一是二手手機的估價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二是回收后的手機是否已經刪除了所有個人數(shù)據。而對于買家而言,他們更看重自己所買的二手機是否質量完好。
達晨創(chuàng)投投資總監(jiān)楊廷輝則認為行業(yè)發(fā)展的核心難點就是買賣雙方重度缺乏信任機制,對于賣方來說,不知道賣給誰,不知道價格能賣到多少相對公允,不知道個人隱私數(shù)據是否有保障,是否便捷;對于買方來說,不知道哪里可以買到正貨,不希望買到翻新機、贓機和質量差的機器。
記者瀏覽愛回收的手機APP,看到手機估價的標準包括購買型號、內存、購買渠道、質保期等十多個因素,這些項目都檢測完畢后,APP自動計算出價格。
不過,即便有再明確的檢測因素,在消費者眼里也不夠細化。王浩表示:“機身是否有劃痕,該如何判定是小劃痕還是大劃痕”?王浩的手機在華強北和四家公司網站上的價格相差幾百元。
賣者在意價格和隱私,買者更在意手機質量。不希望買到贓機或者翻新后再度賣的手機。楊廷輝認為雙方缺乏信任機制需要公允的第三方平臺來保障。在愛回收前兩天剛剛宣布完成的D輪4億元融資中,達晨創(chuàng)投領投了愛回收。他表示,愛回收線下有穩(wěn)定的省級經銷商。經銷商承諾不做翻新的事情,同時,愛回收在積極聯(lián)系廠商,授權指定的翻修商,以二手手機的形式進行出售。這樣一來,買賣雙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障。
資本熱捧
根據調研機構IDC11月發(fā)布報告稱,未來幾年全球二手翻新手機市場將保持22.3%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0年二手手機出貨量將達到2.226億部。
巨大的市場份額和環(huán)保趨勢,二手手機回收行業(yè)近期也受到資本的熱捧。
12月21日,愛回收宣布完成4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2012年愛回收獲得由晨興創(chuàng)投投資200萬美元;2014年獲得由IFC投資800萬美元;2015年的C輪獲得天圖資本、景林投資、晨興創(chuàng)投、國際金融公司和京東集團聯(lián)合投資6000萬美元。
回收寶則在成立一年后獲得源碼資本百萬美元天使投資;2016年5月,獲得成為資本領投,中信資本跟投近億元A輪融資。2016年11月,獲得來自SMC世銘集團的A+輪融資。具體融資額沒有披露,但據回收寶CEO何帆透露本次估值較半年前A輪上漲近3倍。
對于資本投資二手手機行業(yè)的邏輯,楊廷輝解釋說,以淘寶天貓和京東為代表的中國內地電商零售高度發(fā)達,電商平臺自己不生產商品,提供的是商品信息發(fā)現(xiàn)和消費者購買決策的信任背書這兩大核心價值。在中國內地,這些電商平臺的組織結構和資源分配主要聚焦于新品。“目前還沒有一家二手消費品領域龍頭的企業(yè)起來,我認為這個行業(yè)會存在布局的機會,而且這樣的機會最先會在最缺乏信任背書的品類起來。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3C電子產品符合這樣的條件”。
同時,在C2B和C2C兩種模式下,楊廷輝更看好C2B模式。他認為對于3C標類產品的共享和流轉,單純C2C的交易平臺存在天然的信任鴻溝和時間成本,需要一個類似“愛回收”這樣的公允第三方進行信用背書,并提供透明開放的價格體系和人性化的交易體驗,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價值,引領供給側改革的3C產業(yè)升級。
證券時報記者 朱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