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wǎng)北京5月27日消息(記者滿朝旭)據(jù)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兩艘救援船“海巡31”和“南海救115”在我國南海展開的搜救演習今天(27日)結束,本次演習模擬了漁民一天前在海上遇險并在海面漂浮等待救援的情景,而救援船將會根據(jù)漁民身上的手機終端進行定位和搜救作業(yè)。
常年在中國南海海域作業(yè)的漁船中,4成從事遠洋作業(yè),6成從事近海作業(yè),在近海作業(yè)的小漁船如果遇到險情,主要通過手機向海上搜救中心報警。本次演習中的一個場景就是搜救中心接到報警,24小時前一艘漁船用手機最后一次通話并報告位置后,失去聯(lián)系。而為了達到最佳演練效果,演習前一個假人作為遇險人員被提前拋入海中。
據(jù)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總值班室主任翟久剛介紹,移動終端定位、漂移推算系統(tǒng)等高科技手段還沒有被系統(tǒng)地進行評估和校正,因此這次扔下海的假人身上攜帶著、和的移動終端,最后要看看哪家提供的數(shù)據(jù)最準?
翟久剛:在海南的三家移動運營商都參加我們這次的聯(lián)合搜救演習,因為我們沒法要求在海上遇險的人到底是持有的哪一個移動運營商的手機,演習完了以后還要進行一個演習評估,看看誰的準確。
而一旦移動終端定位、漂移推算系統(tǒng)得到校正,這些高科技手段將會應用到漁船和漁民上,那么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這樣的裝備能起多大作用?普通的漁民用得起么?對此,海南海事局副局長張捷做了詳細的說明。
張捷:如果漁船遇險,當時我們就能夠接到他報警的消息知道他在哪里還容易一些,有很多家屬是超過一天多的時間沒有接到親人電話消息或者打電話也打不通,超過一天了,這個時候他才報警,沒有及時報警,這是我們這一次演習設定的場景的一個依據(jù)。
5月27號早上9點,救援船進入了模擬遇險人員所在海域,一架直升飛機從三亞出發(fā)到達指定坐標將目標撈起并運送到海巡31的甲板上。
至此演習科目已經(jīng)順利完成,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將會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以對移動終端定位和漂移推算系統(tǒng)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