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17億元的中興如何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相關專題: 華為 中興通訊 中國電信

  編者按: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國家30多年來一直在中國致力推廣“普世價值”,可是近來美國會發(fā)起的針對華為中興“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第二輪調查,讓善良的中國人不得不深思所謂的“普世價值”只不過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主打產品,一個前3季度虧損17億元的中興到底是如何威脅美國安全的,且看本期特別報道。

  73名國會議員背后撐腰 思科導演華為中興“威脅美國家安全”大戲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指出,美國國會對華為和中興的“定調”很無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冷戰(zhàn)思維與貿易保護主義的聯(lián)姻產物。

  ■本報記者 馬 燕

  當華為、中興“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面紗漸漸撩開,其幕后推手終于按捺不住親自跳上戰(zhàn)場,并公開宣戰(zhàn)。

  思科CEO錢伯斯公開聲稱:“思科將在本土及全球市場與華為全面開戰(zhàn)! 思科近日指控華為虛假陳述有關雙方2003年版權侵權案的事實,并發(fā)布了被其稱為此前保密的一份文件的部分內容,試圖用“抄襲門”,向外界質疑華為的創(chuàng)新能力。

  思科還單方面宣布結束與中興為期7年的銷售合作伙伴關系。

  思科方面稱,結束與中興的合作“是獨立調查之后的結果”。今年初,中興被報道向伊朗出售被列入禁止銷售的計算機設備,而這些設備來自思科和美國其它公司。針對此事,思科展開了調查,也同時導致了美國商務部、國會和聯(lián)邦調查局的介入調查。

  也正是因為這次正在進行的調查,直接造成伊朗市場對中興通訊三季報業(yè)績的不利影響。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中興通訊出現(xiàn)了令人意外的業(yè)績虧損。

  對此最高興的恐怕非思科莫屬。

  73名美國會議員持股思科

  美國是一個大市場,美國運營商的4G網(wǎng)絡支出帶來了增長機會。利益與增長機會所在,是華為和中興不管如何困難也想進入美國的原因。但它們的進入,勢必是對美國公司思科的一次直接進攻。思科最近十年來,一直對華為滿懷憤恨與忌憚。2012年4月,思科CEO錢伯斯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明確表明了思科這種心態(tài):一方面指出華為是思科最強硬競爭對手,另一方面指責華為在知識產權保護和電腦安全等領域并非一直“按規(guī)矩辦事”。

  思科與美國政府、軍方業(yè)務關系均很密切,也是企業(yè)游說團里的活躍分子。它在路由器、交換機的市場份額與優(yōu)勢近些年來呈現(xiàn)相對下滑趨勢,它怎么可能坐視潛在威脅最大對手安然進入自己的主場?思科2011年財報披露,其產品毛利出現(xiàn)下降而且可能受到進一步影響,思科羅列出的幾大因素中包括降低成本能力以及來自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價格競爭。

  與其說華為涉嫌威脅到美國通信國家安全,不如說是華為直接威脅到思科的商業(yè)安全。前者相當一部分是后者游說出來的一個包裝。

  與此相證明的是,美國國會議員中有73位在思科集團中擁有投資。

  西方國家的政客與財富并非不能公開發(fā)生關系,大多數(shù)西方國家的政治人物都擁有可觀的產業(yè),并利用自己的議員等身份公開支持對自身利益有益的相關法案通過。

  根據(jù)美國公開政治中心的數(shù)據(jù),美國國會535名議員當中有319名都是百萬富翁,其中千萬富翁20余位,億萬富翁也有近10位。

  這些議員們的投資也都是公開的秘密,根據(jù)資料,美國國會議員中有73位在華為的美國最直接競爭對手思科集團中擁有投資。馬薩諸塞州民主黨參議員克里去年在思科的投資就在60萬美元至130萬美元之間。

  在切身利益的推動下,美國國會對華為和中興的故意刁難,已是昭然若揭。

  美欲封殺華為中興于做強之前

  回溯整個調查,源起于2010年5月,華為以2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舊金山灣區(qū)技術開發(fā)商3LeafSystem的資產。一開始華為就遭遇到巨大壓力,美國國防部2010年11月要求華為補交資料以供審查,有五位國會議員致信財政部長蓋特納和商務部長駱家輝稱,華為收購美國技術的嘗試應當接受嚴密審查。負責審查外國在美國投資國家安全風險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做出決定,認為華為應當剝除收購的這家科技公司,但華為拒絕了該要求,決定等待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做出最終決定。但就在2011年2月份,華為卻最終選擇放棄,與之前的態(tài)度大相徑庭,也令各方感到意外。這也標志著華為第二次進軍北美市場的嘗試再次以失敗告終。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然而,我們已經決定接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建議,撤銷收購三葉系統(tǒng)公司特殊資產的申請。”在前天晚上的這份聲明中,華為這樣表述。

  當月,針對此事,華為副董事長胡厚??5日在公司網(wǎng)站上發(fā)表公開信,澄清長期存在的不真實謠言和斷言,并邀請美國當局對華為展開正式的調查。

  隨后,2011年初,美國開始推動針對中國企業(yè)的“危害國家安全”的預查。

  2011年11月,美國正式發(fā)起針對中國通訊公司的調查。

  2012年9月,中興華為兩家公司高管赴美出席國會聽證會。而此次,美國方面對華為和中興的一再解釋不屑一顧,甚至連“反駁”的語言都沒有發(fā)出。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指出,美國方面的出發(fā)點就是要阻擋中國企業(yè)進入美國市場,美國國會對華為和中興的“定調”很無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冷戰(zhàn)思維與貿易保護主義的聯(lián)姻產物。

  白明稱,華為和中興沒那個雅興也沒那個本事對美國的安全帶來威脅。對此,美國方面心知肚明。不過,安全上不害怕不等于在商業(yè)上也不害怕。應當看到,盡管華為和中興的業(yè)務在近些年發(fā)展很快,但與美國的同行相比,無論是中興還是華為,都處于提升競爭優(yōu)勢過程中,而并不能說已經擁有了絕對的競爭優(yōu)勢。

  不過,美國人看的是動態(tài)發(fā)展。想當初,中國的家用電器也長時間落后于美國,但現(xiàn)在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用電器生產國和出口國。通信設備領域也是這個道理,華為和中興這兩家中國公司今天或許有些不足,但并不代表未來就不會超越美國同行。相比將來這兩家中國通訊設備制造商“做強”后再封殺的麻煩,美國人現(xiàn)在就要找茬,將這兩家中國企業(yè)封殺于“做強”之前,阻擋于美國市場之外。

  而據(jù)最新消息,美國國會已啟動了針對華為和中興公司的第二輪調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表示,在發(fā)布對華為和中興的評估報告后,又收到了更多的投訴,因此啟動了針對這兩家中國電信設備商的第二輪調查。不過業(yè)內認為,所謂的投訴很可能是華為和中興在美最大競爭對手思科聯(lián)合相關公司在幕后推動的。

  中興通訊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事情還沒有結束。


微信掃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 1、回復“YD5GAI”免費領取《中國移動:5G網(wǎng)絡AI應用典型場景技術解決方案白皮書
  • 2、回復“5G6G”免費領取《5G_6G毫米波測試技術白皮書-2022_03-21
  • 3、回復“YD6G”免費領取《中國移動:6G至簡無線接入網(wǎng)白皮書
  • 4、回復“LTBPS”免費領取《《中國聯(lián)通5G終端白皮書》
  • 5、回復“ZGDX”免費領取《中國電信5GNTN技術白皮書
  • 6、回復“TXSB”免費領取《通信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工藝圖解
  • 7、回復“YDSL”免費領取《中國移動算力并網(wǎng)白皮書
  • 8、回復“5GX3”免費領取《R1623501-g605G的系統(tǒng)架構1
  •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