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別讓手機把你綁架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边@是網(wǎng)上流傳很廣的一句話,當這句話成為現(xiàn)實時,多少會有一些悲涼。近日,青島市民張先生與弟弟妹妹相約去爺爺家吃晚飯,飯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孫子孫女說說話,但面前的孩子們卻個個抱著手機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盤子離席。

  雖說,這只是現(xiàn)代生活中的一個偶發(fā)事件,但由手機引發(fā)的各種心理疾患,在這個社會的各個角落里卻一再重復上演。很多手機一族都有“手機鈴聲響了”的幻覺,邊走邊玩手機的人是大街上躲不過的風景。公交車、地鐵、會場、課堂、辦公室……只要你能想到的地方,幾乎都有人在玩手機。倘若在一個地方,手機沒信號或上不了網(wǎng),很多人會異常焦慮和焦躁,好像被這個世界無情拋棄了一樣。

  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是人體的延伸”,被稱為“第五媒體”的手機似乎更能佐證這一觀點。在科技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手機的功能早就溢出了其單純的通訊意義,變成一個無所不能的終端,聊天、玩游戲、刷微博、購物……手機逐漸成為人們須臾不可離開之物。但這并不完全是好事,它在加深人們對手機依賴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就會減少對于親情的依賴。人們?yōu)楹螘忌鲜謾C依賴癥?這需要從心理上去尋找病灶,F(xiàn)實的高壓,往往讓人產(chǎn)生逃避的心理,而虛擬的世界,恰恰迎合了這種心理訴求。久而久之,這種逃避成為一種懶惰,更多的人愿意在虛擬的世界里表達訴求,以避免現(xiàn)實交際帶來的紛擾。而手機依賴癥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它使人漸漸失去社會交際的能力,被物化、工具化,由“社會人”變成“工具人”,從而加劇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陌生感。在這個過程中,許多有益的習慣被拋棄,如郊游、健身、看書、聽音樂等,讓位于手機、網(wǎng)絡,讓人的身心逐漸浮躁、虛空,對工具的依賴感日趨加重,最終人與工具形成不可分割的捆綁。

  擺脫手機依賴,回歸現(xiàn)實的人際溝通,更多的恐怕需要重建自信和信任,并形成寬泛自由的交流環(huán)境。人們的交際壓力必將因信任和輕松而釋放。一方面,需要對手機這一現(xiàn)代通訊工具有一個新的定位,并重拾一些漸被拋棄的生活習慣,比如郊游、社交等。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在和親人相處、與別人交往時,不妨將手機調(diào)成靜音甚至關機,以面對面的交流,提高溝通效果,增進彼此情誼。

  總之,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多一些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往,小至家庭,大到社會,都會變得更加和諧。


微信掃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業(yè)界最新資訊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