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云輝
財經國家周刊獨家獲悉,工信部正在醞釀新的政策,對三大運營商的業(yè)務牌照及結算資費進行調整,并有可能對各家公司的收入與利潤結構產生巨大影響。
消息人士透露,政策調整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1、允許中國移動進行固定寬帶網絡市場;
2、下調聯(lián)通與電信向 中移動 支付的移動-移動網間結算標準。
該人士表示,此舉甚至可能導致:中移動上市公司利潤下降近10%,聯(lián)通與電信上市公司的利潤上漲超過50%。
可以確認的情況是,此前在9月18日,工信部電信管理局已召開會議,公布了《關于統(tǒng)籌移動網間結算與市場競爭格局優(yōu)化調整政策研究》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認為,中移動在移動通信市場一家獨大,尤其是利潤指標突出,造成通信業(yè)市場格局失衡,所以建議實施移動網間不對稱結算,大幅下調其他運營商的結算費率。
按照現(xiàn)行的結算方式,當中移動用戶與聯(lián)通和電信用戶之間撥打移動電話時,都按照主叫方向被叫方付費的方式進行網間結算,費率統(tǒng)一為6分/分鐘。
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工信部計劃,未來中移動向聯(lián)通和電信結算時,將仍按照過去資費標準結算,但電信和聯(lián)通向中移動結算時,資費標準將大幅下降,最高可能降至3分/分鐘。
根據財國智庫測算,按照這一計劃,中移動每年向聯(lián)通和電信網間結算的支出,將增加超過每年120億人民幣。
與此對應的是,在2012年,中移動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1293億人民幣,聯(lián)通香港上市公司凈利潤為71億人民幣,電信凈利潤149.25億人民幣。
通信業(yè)內人士表示,與業(yè)務收入不同,網間結算的費用變化,對運營商利潤的影響將更加直接,甚至可以"視同于利潤"。這意味著,如果計劃施行,則三大運營商的利潤將有可能產生前文所述比例的巨大波動。
與此對應的是,此前,工信部曾出臺文件,禁止中國移動經營有線寬帶業(yè)務(2009年686號文),該文件于2011年底到期,此后卻一直未有明確后續(xù)政策出臺。
而在《報告》中,也建議調整對中移動經營寬帶業(yè)務的限制,滿足牌照許可前提就可允其進入寬帶市場。
據財經國家周刊了解,工信部將于國慶長假結束后組織專家對《報告》及調整方案進行聽證。
對于此事,科技雜談的觀點是:
1、以上方案并非定案,仍有待國慶后的進一步博弈與評審,可能原樣通過(可能性較小),可能流產(可能性非常小),也可能是此基礎上有所微調(可能性較大)。
2、工信部出臺這一舉措,應是考慮到電信、聯(lián)通在固定寬帶市場過于壟斷,而中移動在移動通信市場也仍占據主要利潤份額,故以政策手段進行調節(jié)。
3、從博弈的角度看,允許中移動經營寬帶,和以非對稱結算"切割"中移動利潤,從某種層度上來說算得上是利益交換,當然是否公平則有待各方意見反饋。
4、"寬帶中國"和促進信息消費戰(zhàn)略,都要求加快建設寬帶網絡,而且廣電機構、民營資本都已經實質進入寬帶業(yè)務領域,所以中國移動獲準經營寬帶已是大勢所趨。
但中移動在這一領域能施展的拳腳有限,短期內仍將于低利潤甚至是虧損經營為主,以價格戰(zhàn)"在競爭對手后花園搞破壞"的意義,遠大于全業(yè)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突破。
5、就個人來看,實施不對稱的網間結算并不是一著好棋。
這個辦法的主要意義就是,降低中移動利潤同時增加聯(lián)通和電信利潤,平衡運營商的利潤率。
但這種強行挪移利潤的手段,對運營商的綜合實力提高及市場均衡并無實際幫助,反而有可能導致以回撥等方式人為修改主叫號碼,以違規(guī)手段套取利益的灰色利益鏈條出現(xiàn),進而影響網間通信質量,以及民資進入通信的市場后的混亂程度與管理難度。
2010年,我在調查報道《互聯(lián)網接入"大清洗"》中曾說,"中國互聯(lián)網普及至今,接入市場大多數(shù)的恩怨、沉浮與矛盾,背后都與網間結算有關。圍繞這一核心命題的爭議之多,矛盾之烈,討論者之眾,遠超其他產業(yè)問題。"
其背后的原因,正在于互聯(lián)網的網間結算,是不對等的結算方式,才導致了無比復雜的利益矛盾,以及綿延多年始終無法根治的管理難題。
如果移動通信的網間結算也改為不對稱結算,短期內可能"降低了市場壟斷",但長期來看,卻有可能成為未來無數(shù)產業(yè)新問題的癥結之源。
6、此次政策波動對利潤的影響,將帶來三大運營商的股價震蕩,這將成為投資者的機會或陷阱。
注:本文來自 王云輝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