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正式實施,要求手機廠商預裝軟件須報備并公示,用戶進行比對可隨時舉報,這被視為工信部維護用戶利益、面向手機預裝軟件亂象打出的一記重拳。業(yè)界認為,重拳之下預裝軟件亂象將會緩解,但要根除亂象,還需持續(xù)的殺招。
暗扣費用人人喊打
近日,市民張先生向北京商報反映:“我前不久剛買的一款國產品牌安卓智能手機,開機后發(fā)現(xiàn)手機中竟自帶了20多款應用軟件,占據了兩頁屏幕的空間,而且頻繁提示更新,才用了一周時間就消耗了80M數據流量,80M在以前差不多能用20天,但我打算卸載時卻卸載不了!
北京商報記者發(fā)現(xiàn),張先生的手機預裝軟件不僅有手機廠商自身的應用產品,更多的是一些第三方軟件,包括閱讀類、工具類、網絡視頻類和游戲類等。其中有兩款游戲軟件還會自動推送廣告信息。
事實上,張先生的事例并非個案。據艾媒咨詢最新統(tǒng)計報告,近八成用戶智能手機中含15個以上第三方預裝軟件,而66.8%的用戶很少使用第三方強制預裝的軟件。這意味著卸載預裝軟件已成為手機用戶的普遍需求。
而從 騰訊 移動安全實驗室的安卓手機病毒監(jiān)測報告來看,預裝軟件也成為病毒包的重要來源,這類病毒會暗吸流量或惡意扣費,給手機用戶造成了直接的經濟損失。
在對數十名手機用戶的隨機調查中,北京商報記者發(fā)現(xiàn),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安卓手機用戶遭受預裝軟件的“綁架”。顯然,預裝軟件已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產業(yè)聯(lián)盟秘書長李易指出:“一部手機中除了廠商自身的應用產品外,絕對不應該再內置任何第三方軟件,即使是那些并無惡意的第三方軟件也不能裝,手機應該由用戶自行決定是否安裝哪些軟件!
來源多方防不勝防
面對手機預裝軟件的亂象,人們不禁困惑:預裝軟件、尤其是惡意軟件究竟是哪里來的?據了解,無法刪除的軟件是因為這些軟件被寫進了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ROM中,這意味著非專業(yè)人士根本沒法卸載。
某主流賣場的一位資深銷售人員透露:“目前國產手機的預裝軟件大致有三種途徑,一是運營商向手機廠商定制時,會要求手機內部綁定自己的相關應用;二是當手機出廠時,手機廠商預裝自家或第三方的應用程序;三是在手機層層分銷過程中,經銷商很可能會以渠道推廣為籌碼,與軟件商合作進行預裝,或后期刷機預裝軟件!
據悉,惡意預裝軟件主要集中在一些低端安卓智能手機中,因手機硬件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許多廠商就預裝軟件開辟新的營收來源,通常每單部手機預裝一款軟件可向軟件商收費1-8元不等,還存在靠預裝偷跑流量或扣費軟件來變相盈利。不難看出,預裝軟件背后存在一條龐大的黑色產業(yè)利益鏈。
另外,層層分銷商也是造成預裝軟件亂象的重要原因。因監(jiān)管的真空及利益的驅使,許多渠道商從廠商拿到手機后,在銷售給消費者之前進行刷機,從軟件商處獲利。
因此,一部手機從廠商出貨,到達消費者手中之間的過程中,預裝軟件擁有很大的操作空間,這使用戶防不勝防。
禁令實施仍待強化
針對日益泛濫的預裝軟件,工信部終于亮出了整治的第一記重拳,要求手機廠商必須向工信部報備預裝軟件,并不得預置未經用戶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戶信息的軟件,給用戶造成流量消耗、費用損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軟件。
與此同時,工信部通信發(fā)展司副司長祝軍表示,手機生產商需把手機中預裝的應用軟件相關信息通過說明書或網站介紹等方式向社會公示,而用戶可將購買的智能終端的預置應用軟件與公示信息進行對比,如發(fā)現(xiàn)問題可隨時舉報,工信部將進行核查并處理。
對此,國產手機廠商vivo的負責人指出,此舉對正規(guī)廠商的影響并不大,只不過需在程序及手續(xù)上添加一環(huán),但在手機分銷過程中廠商恐怕無法顧及到,且監(jiān)管部門也并未提出有效的懲戒措施。
李易指出,工信部的整治決心及監(jiān)管力度對手機預裝軟件亂象的解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手機預裝軟件亂象要想根除,須對手機廠商提出嚴格的要求,驅使廠商去整肅各級渠道,加之運營商的有力配合,方能真正使消費者免除預裝軟件泛濫的困擾。
北京商報記者 曲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