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買了部智能手機,發(fā)現(xiàn)里面有很多自己用不著的軟件偷偷走流量,還很難卸載。重新刷了手機,廠家又不承諾保修了!苯,北京市民陳先生向記者大吐苦水。
事實上,陳先生的遭遇早已不是個例,越來越多手機用戶都遇到了上述情況。從公安機關、工信部門等提供的情況來看,手機捆綁軟件問題已經顯現(xiàn)出發(fā)展為現(xiàn)實危害的趨勢。
在許多業(yè)內人士看來,手機捆綁軟件愈演愈烈,給用戶造成損失。其中原因在于軟件提供商為此支付費用,生產商、代理商、銷售商等均有利可圖,使得手機捆綁軟件的灰色產業(yè)鏈逐漸形成。
“逐級預裝,層層加碼!敝袊苿油ㄐ偶瘓F政企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李小文介紹,手機從出廠到經銷,首先是廠家,第二是代理商,第三是各地銷售店,很多預裝行為是由商業(yè)利益驅動的。
國家發(fā)改委法規(guī)司處長韋大樂指出,手機捆綁軟件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安全保障權、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對此,專家認為一些手機捆綁軟件行為已涉嫌欺詐,可通過強化法律懲處來予以治理。
“不經過消費者同意就安裝,強制消費者使用,也不說明這些軟件意味著什么,對個人的財產、隱私、人身安全是否帶來威脅!敝袊嗣翊髮W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教授表示,特別是以攫取利潤為目的、以侵害消費者權益為代價的,其性質更為惡劣。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研究員王融認為,手機捆綁軟件侵害消費者權益不僅是一個法律問題,也是一個是否鼓勵科技創(chuàng)新的問題,不能將其一棒子打死?梢苑滦е卫砝]件的做法,給予消費者相應的退訂機制,既有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也能讓正常的軟件研發(fā)、商業(yè)推廣得以運行。
(據(jù)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鄒偉、王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