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法都攔不住 揭露手機參數宣傳“偽裝”

原標題:廣告法都攔不住 揭露手機參數宣傳“偽裝”

筆者雖然混手機圈,看到的東西卻比娛樂圈精彩,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水軍對罵、廠商撕逼和日漸精進的饑餓營銷等,讓人著實有些心累。11.11來了,又是買手機的好時節(jié),各家廠商紛紛出來擺攤供足貨,但光鮮的宣傳背后卻往往布滿虛假宣傳陷阱,借此機會我們就來揭露一下他們的真面目。什么東半球最好的廣告語都是小技倆,揭露手機廠商宣傳的偽裝,你肯定還想知道為什么開機壁紙一夜之間變成黑色;為什么屏幕一下子變黃了;超薄機身到底從哪測量,機身最窄處又是個什么鬼......這背后手機廠商都在掩蓋什么?我們挨個從手機廠商的官方網站上摘取了一些宣傳文案,這些暗招我們一一為大家揭開。

廣告法都攔不住 揭露手機參數宣傳“偽裝”

招式一:含糊其辭 混淆視聽

我們先來看某品牌旗艦手機的官方宣傳“6片鏡頭組采用了閉環(huán)式對焦技術,對焦最快至0.3秒,這比主流手機都快了兩倍之多”。

某手機廠商宣傳文案

聽起來好厲害,這里的閉環(huán)式對焦其實就是將普通的對焦馬達更換為閉環(huán)式馬達,閉環(huán)式馬達作為手機鏡頭中的新技術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機鏡頭的對焦精度與速度。得益于鏡頭中置設計和霍爾IC的加入,閉環(huán)馬達對焦過程中鏡頭行程縮短、鏡頭穩(wěn)定時間減少,對焦速度有提升。理論上馬達運動100 m,普通馬達需要耗時80-100ms,而閉環(huán)馬達只需20ms。

看來相比使用普通馬達要快,不過因為幾十毫秒的差距,相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感覺不到差距。暫且不去討論相機能對焦否做到最快0.3秒,不過宣傳語宣稱得益于閉環(huán)馬達,對焦速度要比“主流手機”快兩倍。

注意這里的春秋筆法“主流手機”,事實上搭載這一技術的手機不在少數,而且時間都要遠早于它,閉環(huán)式馬達首次運用到手機中是2013年初三星發(fā)布的旗艦Galaxy S4,同年8月份vivoX3作為國內第一款搭載此技術的手機也在2013年的8月問世,某品牌手機的發(fā)布時間確實2014年的9月,時間上至少晚于其他手機一年,卻用一句簡單的“主流”悄悄掩蓋掉,讓消費者形成它比其他手機更快的錯覺。

先不談0.3秒是否真實,對焦馬達只是提升對焦速度的一種,對焦輔助方式諸如激光對焦等多種方式都可提升拍照速度,比如2014年5月發(fā)布的LG G3就采用了更為先進的激光對焦可以做到0.276秒對焦,時間同樣要比某品牌早很多,所以比主流手機“快2倍”的說法也不成立。

遇到這種極為專業(yè)偏僻的科技詞匯,普通消費者很難利用常識甄別,更容易掉入廠商宣傳的陷阱。廠商也是抓住了消費者的習慣,由于手機元器件的產業(yè)鏈分布廣泛,專業(yè)性較高,沒有專業(yè)工具,消費者即便拿到手機也很難驗證參數真?zhèn)危虼诉@種含糊其辭的做法也是手機廠商最喜歡的招數。

招式二:過度包裝 自抬標準

另外一種宣傳手段就是將行業(yè)普通標準包裝為行業(yè)頂級標準,通過一些詞匯的制造一種使用了行業(yè)頂級工藝的假象,進而誤導消費者。比較出名的有“奧氏體不銹鋼304”事件,通過高大上的營銷方式讓人認為奧氏體不銹鋼是一種造價不菲的高級材料,事實上使用的材料和我們身邊用的不銹鋼勺子沒什么兩樣。

不過能將一種普通的不銹鋼材料如此廣泛的深入人心,筆者覺得只是過度包裝無可厚非,不過下面這段宣傳描述則屬于典型的普通標準往頂級標準上拉。

宣傳文案

手機畢竟是現在大家接觸最多的電子產品,防指紋也是一種普遍需求,在手機屏幕上進行防指紋鍍膜或表面處理處理后,肉眼無法分辨其處理效果,是否達到防指紋及耐磨狀況,通過水滴角測量,以減少返工或不良品浪費。由水滴角度來間接分析玻璃表面疏水程度,以利判斷產品表面防污力是一種判定標準。

“疏水性越好,滴在邊框上的水滴與邊框平面形成的水滴角就會越大”這句話不假,不過接下來的“最終得到的結果好的出奇,水滴角高達到110°”讀上去是不是覺得,哇塞,似乎這就是業(yè)界最高標準,這么高一定比其他產品要好很多吧。對,廠商就是要你有這種感覺,不然怎么突出我工藝精良我標準高呢?

事實上呢?下圖是一份鋼化玻璃鍍膜測試項目表,表中明確標出其合格產品判定標準中接觸角要大于等于115°,也就是說屏幕防指紋能力還不如貼一張鋼化膜。

鋼化玻璃鍍膜測試項目表

手機廠商的防指紋鍍膜往往由代工廠完成,這個水滴角的標準一般也是代工廠自己的標準。那么代工廠是怎樣設定標準的呢?我們找了幾家能夠做防指紋防油污防水涂層(AF鍍膜液)的廠家。

抗指紋行業(yè)標準

這一家的標準就是110°起,也就是只要是其廠家出貨的合格產品測試結果都會大于110°,110°則是他們的最低標準。

另外一家售賣防指紋防油污防水涂層(AF鍍膜液)的廠家的產品參數上最低標準也是110°,而且這還是人工涂布產品測試結果,所以當看到某品牌稱自家手機屏幕防指紋鍍膜“水滴角高達到110°”你會發(fā)現所謂的最高標準也只是行業(yè)及格線,這是不是意味著此品牌有些產品還沒有達到行業(yè)的最低水平呢?

這種文案雖然沒有虛假宣傳,卻很容易誤導消費者。不過就像奧氏體和不銹鋼勺子一樣,一旦行業(yè)標準被揭開底線謊言會不攻自破,這種耍小聰明的手法也會讓自己打臉,捧得越高,摔得越疼。

招式三:以次充好 貍貓換太子

接下來就是宣傳中會出現的“貍貓換太子”,宣傳時是一種產品,到消費者手里卻是另一種。有些手法很精妙,讓你知道有兩種類型卻不給你選擇的機會,比如在一些產品的宣傳中你經常會看到這些情況。

屏幕宣傳

攝像頭宣傳

你會發(fā)現有些廠家的元器件的供應商并非一家,為了平衡產能或者價格談判會選擇兩家甚至三家供應商供貨,比如同一部手機的攝像頭傳感器有索尼也有三星的;屏幕方面一般會選擇向夏普或者JDI同時要貨,比如蘋果的屏幕一般由LG、夏普和JDI三家供貨。

選擇不同的供應商會有風險,比如不同的廠商工藝或者使用的技術不一樣,很難用同一標準要求廠家,一般做法是選擇業(yè)內頂尖或者水平一致的廠商,同時自己有較為嚴格的標準,才不會引起消費者的爭議。

像蘋果這樣的廠商會有嚴格的標準,也很難達到100%平衡,比如最近iPhone6s中使用的A9芯片分別由三星和臺積電代工,兩家代工廠的出貨比例則大約是6:4。很快評測機構發(fā)現使用臺積電代工的芯片要比三星更省電,極限狀態(tài)下要長出兩小時,此事引起軒然大波不得不讓蘋果親自出面澄清,畢竟誰都不愿意用性能差的那款。

不過如果出于成本考慮,有些廠商會選擇知名度不高的供貨商,再少部分搭配一級供貨商的產品,品牌知名度不一樣,價格相差也很大,宣傳時卻把兩個品牌并列,給人一種兩種檔次的材料1:1的錯覺。更有甚者標明使用優(yōu)質元器件,卻偷偷換成不知名品牌原料,比如最近發(fā)生的“換屏門”事件。其手機屏幕選擇了天馬屏幕,卻在宣傳材料中標注“夏普/友達”字樣,屬于明顯的虛假宣傳。

屏幕門事件

由于此事當事人并沒有承認,此事是否屬于虛假宣傳處于“羅生門”,我們這里講述這段門事件并沒有認定或者否認“屏幕門”確有發(fā)生。只是告訴大家如果為了利益,廠商做一些“貍貓換太子”之舉并非不可能,如有可能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

招式四:偷換概念 工于偽創(chuàng)新

文案滿天飛,熱點事件營銷幾乎成了手機圈公關的慣例,將一些普通的產品進行包裝,比如下面這個段子:

在小米和360都做攝像頭時,小米推了個文案叫“全玻璃鏡頭”

周鴻祎:“我們(的鏡頭)是不是玻璃的?”

同事:“大哥,是玻璃的。”

周鴻祎:“那我們?yōu)槭裁床徽f呢?”

同事:“用戶都知道啊!

周鴻祎:“錯了,用戶不知道,我都不知道!

(….)

周鴻祎:“還有什么不一樣?”

同事:“我們是5片(玻璃),小米是4片。”

周鴻祎:“那就寫上五片全玻璃鏡頭!

(….)

為了宣傳,普通概念的東西一定要給它包裝上一個高大上的概念,這樣產品看起來才有亮點。更有甚者,沒有概念我們回到未來也要給你創(chuàng)造概念,比如“無邊框ID”就是一個借助無邊框延伸出來的概念,雖然我這不是無邊框,卻讓你讀起來感覺就是無邊框,這就是文案的厲害之處。

當然無邊框ID概念技倆被用戶戳破,自己又想在極窄邊框上做文章,于是另一種看起來極為巧妙的方式誕生。于是一夜之間,不少廠商的手機突然一改自己風景畫的壁紙和主題,統(tǒng)統(tǒng)默認為全黑,莫非都跟著老羅學情懷,更厲害的是邊框一下子窄了不少。這又是為什么呢?

知道真相的你肯定會眼淚流下來,沒錯,只要你敢換上白色壁紙,那些感人的大黑邊一定會讓你感動的淚流滿面。為了讓用戶從視覺上感受到極窄邊框的效果,廠商不惜縮窄左右兩邊面板的寬度,將掩蓋屏幕漏光的BM區(qū)拉寬,這樣無論是白色還是黑色前面板,再加上內置的黑色壁紙,你都無法從視覺上分辨出這是不是極窄邊框。

無邊框ID(圖片引自微博)

看到這里想必會被國產廠商的智慧震驚,為了一個不符合邏輯的微創(chuàng)新也是夠處心積慮的,這側面證明了國產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到玩各種虛幻的花招了,有強行偷換概念的本事為何不去努把力用在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上呢?

當然最后受害的還是消費者自己,一個普通的消費者沒有精力和心思去剖析廠商的文字游戲,滿心歡喜的迎接國產創(chuàng)新的無邊框或者窄邊框時,看到如此大的一個陷阱,不罵你組裝機才怪。

招式五:虛報參數 打擦邊球

廠商們的文字游戲可謂無所不及,哪里有宣傳賣點哪里就有文字游戲,就像女生虛報三維,男生虛報身高一樣,手機的一些關乎體驗的指數也可以打擦邊球,比如機身厚度,我可以邊上量,也可以避開攝像頭量,就是不告訴你我的真實厚度。

一種打擦邊球的方式是指標柱尺寸只計算機身厚度,卻忽略火山口一樣的攝像頭,雖然從手感上來講只測量機身厚度沒有太大影響,但一些廠商為了追求數字上的好看,也沒有辦法將攝像頭做平,忽略如此大攝像頭的厚度卻是有失偏頗的。

以前大部分手機背部是做平的,現在隨著弧面手機的流行,機身往往從中間向兩側厚度逐漸縮小,這給了不少廠家可乘之機,打出了奇葩的手機“最薄處”只有XX毫米,不但忽略了攝像頭的存在,甚至連真實的機身厚度巧妙的轉移了。而消費者一拿到真機,就會被這感人的厚度哭瞎了眼。

招式五:虛報參數 打擦邊球

這都是一種打擦邊球的做法,如果從側面或者只測量機身厚度,它的確沒有說謊,我們也無法與之較真,這種報喜不報憂的做法甚至都已經習以為常,只要有宣傳需求,他甚至能給你制造出第四種厚度,連廣告法都管不了。

出了以上這些,手機廠商的黑暗玩法還沒揭露完,比如廠商嘴里的“一線供應商”、“蘋果采用同樣的供應商”等,往往可能元器件廠商只有這一家,或者同一廠家批次不一樣等也屬于抱大腿行為。事實上 比如線上搶不著,線下加價賣,都能讓國產手機玩出花來。而這只是少數手機廠商的宣傳文案,把所有的文案翻閱一遍,你會發(fā)現這里的“偽參數”宣傳有多嚴重。

這些宣傳雖然上不了315晚會,夠不著廣告法條例,卻也足夠混淆視聽,普通消費者只是買手機,所過之處卻猶如任人宰割的魚肉,處處有騙局,兢兢戰(zhàn)戰(zhàn),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廠商布下的陷阱,難道非要逼著網友看兩年中關村在線才敢出門買手機嗎?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 1、回復“YD5GAI”免費領取《中國移動:5G網絡AI應用典型場景技術解決方案白皮書
  • 2、回復“5G6G”免費領取《5G_6G毫米波測試技術白皮書-2022_03-21
  • 3、回復“YD6G”免費領取《中國移動:6G至簡無線接入網白皮書
  • 4、回復“LTBPS”免費領取《《中國聯通5G終端白皮書》
  • 5、回復“ZGDX”免費領取《中國電信5GNTN技術白皮書
  • 6、回復“TXSB”免費領取《通信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工藝圖解
  • 7、回復“YDSL”免費領取《中國移動算力并網白皮書
  • 8、回復“5GX3”免費領取《R1623501-g605G的系統(tǒng)架構1
  •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