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人士透露,6月6日獲批的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已于6月12日下發(fā)至各省、直轄市的廣電局及相關部門,日內即會公開。下一步,試點城市如何確定將成為廣電和電信兩大部門博弈的焦點。此前的分析幾乎一邊倒地認為廣電大獲全勝,但是一直保持沉默的電信系漸漸廣受關注,各種跡象顯示,電信系很可能是笑到最后的人。
試點城市暗戰(zhàn)升級
試點方案已經沒有懸念,據了解,已經下發(fā)的最終方案與此前有關部門向外界透露的信息并無太大差異,核心內容是廣電可以申請電信業(yè)六大類基礎業(yè)務,而電信并未獲得IPTV內容播控權,仍然只充當渠道商角色。不過,該方案首次承認了IPTV的合法地位,使電信運營商可以更廣泛地與擁有IPTV內容播控權的機構一起開展電視業(yè)務。
此前,有消息稱,三網融合下半年將開始展開試點工作。6月18日前由各省市自主上報試點申請,25日確認試點名單。據了解,國務院對試點地區(qū)提出了5點要求:該地區(qū)有線網已完成雙向化改造、有線現網用戶具有一定規(guī)模、試點地區(qū)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試點有線運營商已完成公司化改制、具備自籌資金的能力或具有上市公司背景。
在此背景下,競逐試點城市的熱情有增無減,令地方政府積極的原因是,三網融合將帶來新的產業(yè)空間。前段時間業(yè)內流傳的一份試點名單上,有10個城市有希望,東部的發(fā)達城市有上海、南京和杭州,南部城市有深圳,東北城市有哈爾濱和沈陽,西部城市有重慶,華中城市有武漢和長沙,華北城市有山西忻州,整體布局覆蓋全國各個地區(qū)。
廣電面臨資金掣肘
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發(fā)布的最新報告,三網融合在未來三年可帶動投資和消費6880億元。不難看出,設備制造和信息內容服務提供商將是最大受益者。而網絡建設是工信部的最大優(yōu)勢,而這恰恰是廣電系的短板。
試點方案中明確,在試點階段的三年內,廣電將有3年的時間完成與電信的技術對接。但這對當前的廣電來說,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廣電不僅要利用這段時間完成最困難的全國分散網絡的整合工作,還要實現與電信全程全網網絡的技術對接。而在這些問題上,在廣電主要面臨技術和資金的難題。如以IPTV為例,電信采用的視頻編碼比廣電的要高三倍左右,目前來看電信帶寬更容易推進高清IPTV。
據《IT商業(yè)新聞》報道,在技術上居劣勢的廣電系很有可能是要發(fā)力組建一個新的網絡,而不是借用電信已經基本成型的全國性網絡。有金融機構的研究員估算說,廣電系對全程全網的投入,幾乎是6000億的數目。
不少業(yè)內人士都認為,即便政策向廣電系統傾斜,單靠自身能力的廣電系統也很難實現三網融合的目標,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缺錢。比如,僅僅是網絡升級改造一項,支出費用規(guī)模就達上千億。此外,三網融合的最終目標,除了對網絡進行升級改造,最重要的是要實現新業(yè)務的大規(guī)模商用。這與已經在電信市場運營多年的三大運營商相比,不僅很難做到規(guī)模上的勢均力敵,即便在網絡維護和開發(fā)商也必然與電信業(yè)相差一大截。難怪有分析認為,廣電變電信的路程極有可能變成一個半死不活的山寨版電信運營商,比當年小網通的命運還要悲慘。
電信系加快布局
與廣電部門的“歡欣鼓舞”不同,工信部在試點方案出臺后卻顯得格外沉默,但這種沉默并沒有被媒體解讀為承認失利,而恰恰意味著電信系明敗暗勝。三網融合實質啟動后無疑對電信系來說是最大的利好,為了三網融合,電信業(yè)的布局和業(yè)務嘗試已經多年,寬帶建設更是闊步前行,可以說,電信業(yè)對三網融合的前期準備最為充分,發(fā)令槍響后,電信業(yè)自然可以做到集中發(fā)力,這是廣電企業(yè)無法做到的。
在試點方案出臺前,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下發(fā)的105號文提出,到2011年我國光纖寬帶城市用戶接入能力平均達到8兆比特每秒以上農村用戶接入能力平均達到2兆比特每秒以上,商業(yè)樓宇用戶基本實現100兆比特每秒以上的接入能力。
中國電信的目標更加超前:到2010年底,全國70%以上城鎮(zhèn)用戶實現12Mb/s帶寬。12Mb/s是傳輸高清電視的基本帶寬,這意味著,屆時IPTV質量短板將不復存在。
中國電信副總經理楊小偉近日表示,中電信未來將在臺灣的主要采購目標鎖定在推動三網融合的FTTx、Femtocell等設備。雖然三網融合試點方案明確了IPTV集成播控平臺的管理由廣電負責,但中電信因同時擁有龐大固網及寬帶客戶群,仍有望成為政策的受惠者。此外,楊小偉表示,中電信還將在臺采購定制手機、MID、電子書、上網本等終端產品。
在語音業(yè)務成長有限情況下,3G、物聯網及三網融合已成為當前電信運營商實現營收持續(xù)成長的戰(zhàn)略性業(yè)務,這個共識在電信業(yè)第二次分拆時即已提出,這么多年的布局自然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