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2001年2月
[Where] 深圳
[Who] 任正非
[What] 中國最低調神秘卻備受推崇的企業(yè)家任正非的影響力第一次讓外界感知,是通過一篇文章意外制造的。2001年2月,任的年終講話稿以《華為的冬天》為題,發(fā)表在公司內刊《管理優(yōu)化》上。一開頭,任就寫道:“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的,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guī)律。”
別擔心,彼時的華為處境并非糟糕,它剛剛以年銷售額152億元人民幣、利潤29億元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但任卻對2000年互聯(lián)網泡沫破滅后引發(fā)的市場動蕩保持高度清醒,在文章中,他詳細陳述了2001年華為的十大管理要點。
[Why] 這篇內部講話稿迅速不脛而走,并被許多中國企業(yè)家如楊元慶、劉積仁、黃宏生等推薦給員工閱讀。任的危機心態(tài)之所以引發(fā)共鳴,折射出許多中國民營企業(yè)家對市場動蕩和競爭加劇所保持的天然警覺,并努力尋找生存的安全邊界。如今,華為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電信、網絡設備制造商,2010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達 1830多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26%,已是10年前的10倍多。
沉重的翅膀
[When] 1991年2月
[Where] 香港
[Who] 張鎮(zhèn)中
[What] 在經歷4年的談判、游說和無數(shù)宴請之后,波音和麥道同時看到了希望。麥道亞太區(qū)總裁張鎮(zhèn)中在1991年2月稱,中國有望在近期做出決定,把150座以上的大飛機合資制造合同交給兩家競標者中的一位。
這就是后來著名的麥道90合資項目。此前,張即推動麥道與中國達成1985年啟動的MD-82飛機組裝協(xié)議。由此淵源,麥道最終于1992年6 月拿下該合同。然而僅僅兩年后雙方便修改協(xié)議,合作生產的飛機數(shù)量減為20架,剩余20架MD-90直接向麥道美國公司購買,費用高昂。1996年,波音收購麥道公司后,與中國的這一合資項目便無疾而終。
[Why] 許多中國民機制造業(yè)人士都將與麥道的合資視為一次沉重的代價,迫使中國原本自主研制的運10大型客機胎死腹中,而最終讓這一市場成為波音和空客的天下。及至2007年,在經歷了多番爭論之后,中國正式為大飛機立項。當年底,中國擁有知識產權的 ARJ-21支線飛機率先試飛成功,C919型大飛機則將于2014年首飛。張鎮(zhèn)中在2008年回顧這段歷史時說,“麥道項目刺激了波音和歐美其他制造商對中國航空工業(yè)的重視,促使它們先后紛紛與中國開展轉包生產業(yè)務”。2008年10月,最后一架在中國上空服役的麥道82飛機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