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0日,參加技能培訓考試的返鄉(xiāng)農民工在用手機拍照。安心攝(資料圖片)
專家建議地方政府利用手機平臺傳播農業(yè)信息和政策
張銳玨 韓 妹
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和手機價格的下降,近年來,農村的移動電話普及率持續(xù)走高,越來越多農民開始使用手機獲取信息。
《山西晚報》2011年4月24日報道,國家統(tǒng)計局山西調查總隊公布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移動電話成為農村居民消費的一大亮點,山西農戶移動電話每百戶擁有量由上年的94.28部升至107.71部,平均下來超過了每戶一機。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去年發(fā)布的《2009年中國農村互聯網發(fā)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年底,我國農村網民達到10681萬人,年增長2220萬人,年增長率26.3%。其中,農村手機上網用戶約為7189萬人,與2008年相比增長3000多萬,年增長率79.3%,遠高于農村網民的整體增幅。
此外,農村網民使用臺式機作為上網終端的比例下滑至68.0%,而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增長近20個百分點,使用率達67.3%,這一數字甚至高于城鎮(zhèn)居民用手機上網的使用率(57.5%)?梢,手機成為農村網民主流上網終端,同時也成為拉動農村互聯網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報告》還顯示,與網民總體的年齡結構相比,農村網民更趨年輕化。農村網民中,30歲以下群體所占比例高達69.2%,其中19歲以下年輕網民所占比重達41.1%。
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4月21日公布的“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2010年,在利用手機閱讀電子出版物或瀏覽網頁的讀者人群中,年紀在18~70歲之間的讀者占整個國民閱讀人數的23%,其中52%的是農民。
針對手機閱讀群體的分析表明,農村居民平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為32.91分鐘,高于城鎮(zhèn)居民(32.20分鐘);居住在農村的手機閱讀群體年均花費36.55元,也高于居住在城鎮(zhèn)的手機閱讀群體(32.19元)。
此外,通過手機進行的與閱讀相關的行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閱讀手機報”,占到55.3%;其次是閱讀“手機小說”,占到43.1%;用“手機瀏覽網頁”排第三位,占到28.1%;閱讀“與學習有關的信息”的排第四,占到10.5%。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促進中心主任徐昇國認為,利用手機進行閱讀,具有閱讀內容緊湊、好理解、價格便宜、信息到手容易等優(yōu)點,很適合農民對新聞報道閱讀的需求。
他指出,移動電話在農村的普及率相對較高,而書籍、報刊、互聯網等各種媒體與農民接觸的幾率很低,因而農民通過手機進行閱讀的比率在上升。“對農民來說,書籍和報刊不容易到手且價格相對較高。而通過手機閱讀,一個月只需要幾元錢,或者免費閱讀!
“十二五”規(guī)劃提出加強基層農村文化建設。有專家指出,隨著農村手機閱讀爆發(fā)性增長,手機對農村文化正產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而地方政府也應把握契機,讓手機在傳播農業(yè)信息和發(fā)布相關政策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陜西省合陽縣信息中心主任楊成表示,自該縣政府網站開放留言板塊后,農村網民的留言主要是咨詢相關政策,比如如何辦理低保等。他認為,雖然合陽縣政府網站被網友稱為“最敬業(yè)的縣政府網站”,但在回復速度等問題上,還有許多可提高的空間。而且,咨詢政策的留言較多也反映出,政府在向農村居民宣傳惠農政策、農業(yè)知識等方面,還有待加強。
如今,一些地方政府也開始意識到了在農村大力推動手機普及工作的重要意義。據悉,由安徽省農委主辦的《安徽農村手機報》,經過一年多的運作,目前已突破14萬用戶,其中短信用戶3萬多戶。不久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農牧局開通了“農政通”農業(yè)信息手機短信服務,以手機短信方式向種養(yǎng)大戶、農民發(fā)送惠農政策、農業(yè)科技知識、種養(yǎng)實用技術等涉農信息。
此外,《農民日報》4月28日的報道指出,農業(yè)部召開全國農業(yè)系統(tǒng)電子政務建設視頻會議,貫徹落實農業(yè)部關于推進農業(yè)信息化建設的有關要求,部署安排今年啟動《中國農民手機報》。會議指出,使手機報成為一個農業(yè)政策和農情發(fā)布、農業(yè)技術指導和推廣、涉農突發(fā)事件輿論引導的重要新媒體平臺,成為提高農業(yè)部指導農業(yè)農村經濟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有專家建議,為進一步擴大手機在農村的影響力,發(fā)揮其積極作用,相關部門應給予更大的支持,如出面向較為貧困的農村推出一些低價手機,使這種新的傳播工具在農村更加普及,同時加大農村通信費用的補貼。鑒于一些農村地區(qū)的通信基礎設施落后等情況,各地方政府還應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