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倉促”上馬4G疑似瞎折騰

  這不是折騰人嘛,又得重新?lián)Q部手機不說,當年3G手機剛開始時的耗電大、信號差、發(fā)熱高等問題說不定還得經歷一回兒。

  今年兩會以來,國內通信行業(yè)有關4G的討論不斷升溫,先是中國移動再度呼吁4G牌照應當盡快頒發(fā),并且應當優(yōu)先支持中國自主的TD-LTE標準,繼而中國聯(lián)通、中國電信也相繼出聲,對4G制式選擇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表態(tài),再加上工信部有關領導的多番提及,讓業(yè)界感覺到中國4G的發(fā)展已經到了山雨欲來的關口。對此,甚至已經有股票分析師進行了一番詳細的預算,聲稱我國上馬4G將會拉動相關產業(yè)投資數千億元,形勢一片大好等等。

  然而筆者以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卻怎么都取得這么快上馬4G并非一件好事兒,以三大運營商的財報來看,除中國移動每年的凈利潤達到1000億元以上規(guī)模外,其他兩家運營商的盈利能力認真麻麻,中國聯(lián)通一年的凈利不過71億元,電信也不過100多億,發(fā)展3G都還沒有取得豐厚的回報,急著上馬4G不是會讓他們的財報更加難看嗎?就算是賺錢的中國移動,其實3G業(yè)務收入也并非多么搶眼,只不過依靠其2G時代積累的龐大用戶規(guī)模才是驚人的利潤,這算是先天優(yōu)勢,并不能完全算是流量經營的成果。反觀海外運營商,無論是AT&T、T-Mobile還是NTT Docom,就算上了4G也同樣沒能逃脫利潤下滑甚至虧損的命運,這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了4G并不是運營商增收盈利的不二法寶。

  再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雖然3G建網已經有幾年時間,但是考慮到網絡覆蓋的完善度和3G上網的資費等方面的問題,我國11億手機用戶中的3G用戶數也不過2億多,占比并不是太高,而且3G手機價格雖然近年來便宜了不少,但是換機始終還是需要一定成本的,可這3G手機都還沒捂熱,所謂的4G又要來,這不是折騰人嘛,又得重新?lián)Q部手機不說,當年3G手機剛開始時的耗電大、信號差、發(fā)熱高等問題說不定還得經歷一回兒,這還真不是普通消費者所愿意接受的,起碼筆者本人這種發(fā)燒友都沒有那么大激情。

  更關鍵的是,3G換4G究竟圖什么呢?從普通消費者的體驗來看,3G速度已經夠快了,上網刷個微博、上上微信什么速度上并沒有太多不滿,至于手機看電影什么的,4G雖然肯定要比3G快很多,可是這流量不是也會刷刷地跑嘛,流量可是要錢的啊,以現在50元1GB流量的標準,4G網絡全速下載的話可能一兩分鐘就能消耗掉1GB流量,這可就是50元啊,哪里是我們普通消費者能消耗得起的啊。

  列舉上面種種弊端,并不代表著筆者是反對科技進步,恰好相反筆者一直對潮流科技產品采取步步緊跟的態(tài)度,4G這玩意兒也在香港特意好好體驗過一回,但發(fā)展4G也要講個事實求是,香港上4G消費者當然很歡迎,因為人家運營商競爭激烈,4G套餐動不動就是幾個G流量包月,甚至還有些運營商搞上不封頂,這樣用戶體驗超高速快感才沒有后顧之憂啊。國內運營商有沒有這樣的魄力,那可就很難說了!

  程鵬


微信掃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