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知名投資網(wǎng)站The Motley Fool 8月31日刊登了一篇題為《理解“非蘋果模式”的小米》的文章。文章指出,在小米正準備進軍國際市場之時,投資者們必須了解,這個被冠以“中國蘋果”之稱的公司,其盈利模式與蘋果正如鏡子的兩面——完全相反。
我們先看看兩者有什么共同之處。小米和蘋果最相似的特征有兩點:極具美感的設計與強大的品牌。兩家公司都非?粗厥謾C的外觀和觸感,而同時又都有一批遠超競爭者的強大的“粉絲軍團”。看看每次蘋果新產品發(fā)售日的狂熱,就能感受到果粉的熱情。小米則通過社交網(wǎng)絡媒體——低價的限時搶購、積極征求顧客反饋,招攬了一大批熱情粉絲。
但投資者最看重的盈利模式,蘋果和小米卻是截然不同的。
蘋果通過販賣高價手機獲取可觀的利潤。而小米手機卻僅以成本價左右將手機賣出,通過為消費者提供一系列付費服務來盈利,包括手游和移動支付等等。這樣的商業(yè)模式在中國非常地成功。據(jù)《華爾街日報》2014年透露,小米凈利潤達5.66億美元(約合36億元人民幣)。
然而在小米準備走出國門、進軍世界之時,這樣的商業(yè)模式至少面臨兩個問題。
首先,由于中國顧客普遍知曉小米這個品牌,所以其在中國主要通過社交媒體網(wǎng)頁與顧客互動來推廣產品,在廣告上不必花錢。但當它準備同已經在印度打響知名度的Micromax及三星等品牌搶肉吃,那就必須投錢到廣告上。
除了廣告,商業(yè)模式似乎在印度也不適用。去年,小米70%的手機都是在線上銷售的。但是印度的智能手機主要還是在實體零售店銷售,而零售商肯定也要賺錢。所以小米要么只能將手機降價賣給印度零售商,要么原價賣給零售商讓他們把手機抬價賣出——很有可能是后者。但這在價格戰(zhàn)打得非常激烈的印度手機市場,這樣做無疑很冒險。(實習編譯:陸美彤
審稿: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