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業(yè)績壓力大,三大運營商涉足網絡理財,理財寶寶混戰(zhàn)再升級。
央廣網財經北京5月2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眼下,各種理財產品像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在互聯(lián)網理財和傳統(tǒng)銀行理財這兩大陣營之外,電信運營商也從半路殺出,加入了這場趨于白熱化的理財產品之爭。
5月20日,聯(lián)通推出了“話費寶”,用戶購買合約機時預存的花費會有一部分被凍結,交由合作的基金公司進行理財業(yè)務,收益用于支付電話費。在此之前, 中國電信 在3月份就已經推出了一款月增值理財服務“添益寶”。而在4G牌照發(fā)放之后, 中移動 發(fā)布的“和包”支付品牌,也被媒體認為是移動涉足理財的重要一步。
電信運營商染指網絡理財,很大程度上是主營業(yè)務發(fā)展乏力的結果。這種跨行業(yè)發(fā)展是神來之筆還是盲目嘗試?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闞凱力就此事發(fā)表觀點和評論。
經濟之聲:電信運營商在拓展業(yè)務方面有過很多嘗試,之前的嘗試我們都比較容易理解。但是這次電信運營商開始做網絡理財,就讓人覺得摸不著頭腦。電信市場依然是賣方市場,運營商做理財,放著自己的好生意不做去做別的,有點不務正業(yè)。怎么看待這樣一種批評的聲音?
闞凱力:電信運營商目前所受到的業(yè)務上的壓力確實非常大,尤其是最近幾年以來,微信、易信還有像阿里的來往等等這種所謂的OTT業(yè)務,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電信運營商的傳統(tǒng)業(yè)務市場,尤其是話音和短信。一方面,微信上面發(fā)的信息或通話海量增加;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的收入尤其是利潤,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它們在傳統(tǒng)的經營領域確實受到了很大的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運營商就有點急了,有病亂投醫(yī),坐不住了,它們想用其他的方法和以互聯(lián)網為基礎的互聯(lián)網公司競爭,同時還要去和虛擬運營商進行競爭,所以傳統(tǒng)運營商可能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各種領域都要試一把。
經濟之聲:電信運營商著急了,但是從電信和聯(lián)通已經推出的相關服務來看,它們能不能把分走的蛋糕給補上?它們目前是找一家基金公司合作,自己做渠道,這樣的合作方式不新奇,但是運營商沒有理財業(yè)務的管理經驗,所以在實力上、經驗上要比競爭對手差一些。對于電信運營商涉足理財服務,您覺得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它們能夠贏嗎?或者說能體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來吸引客戶的加入嗎?
闞凱力:我覺得很難吸引客戶加入。比如說一些運營商把客戶預存的話費去做投資理財,用理財的收益來交話費,消費者就會想:我為什么要把錢放在你這去理財呢?現(xiàn)在因為有很多理財公司,有很多種理財產品,像 支付寶 、 余額寶 這些所謂的“寶寶們”,它們的理財經驗更豐富,消費者可以挑選最適合自己、自己最信得過的那些理財公司或者基金公司,然后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來取得高收益。電信運營商缺乏金融方面的經驗,我覺得很難競爭得過這些“寶寶”們。
經濟之聲:很多人覺得電信運營商來做這個事有點不務正業(yè),不務正業(yè)還在其次,大家最擔心的一個問題是,電信運營商這種不務正業(yè)有沒有可能會損害三大運營商自身的實力,甚至影響到通信服務的質量?
闞凱力:這我倒不太擔心,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無論是理財產品還是“寶寶”們,不可能占據電信運營商網絡容量的太多部分。關鍵是它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去搞這個東西,如果搞不成,沒有競爭力,到時候恐怕也就慢慢偃旗息鼓,歃血而歸了。
經濟之聲:接下來,運營商應該怎么理性尋找新的發(fā)展路徑呢?
闞凱力:電信運營商真正的強項是擁有電信網絡,是相關技術和運營的絕對專家,所以它們用自己的網絡做好廣告,為所有的互聯(lián)網公司尤其是寬帶業(yè)務提供最好的服務就可以了。這就是電信運營商的強項,也是它們將來的發(fā)展方向。